药物别名:丁溴东碱、解痉灵、溴丁东碱、溴丁东莨菪碱、溴化丁基东莨菪碱、Buscapina、Buscopan、HyoscineBulthlbromide、Hyoscine Butylbromide
一级分类:
消化系统药物
二级分类:
胃肠解痉药物
药物别名:
丁溴东碱、解痉灵、溴丁东碱、溴丁东莨菪碱、溴化丁基东莨菪碱、Buscapina、Buscopan、Hyoscine
Bulthlbromide、Hyoscine Butylbromide
药物剂型:
1.片剂:10mg;2.胶囊:10mg;3.注射剂:10mg(1ml),20mg(1ml),20mg(2ml);4.溶液:5mg(5ml)。
药理作用:
本药为外周抗胆碱药,除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外,尚有阻断神经节及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,但对中枢的作用较弱。本药对肠道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阿托品、山莨菪碱强,能选择性地缓解胃肠道、胆道及泌尿道平滑肌痉挛和抑制其蠕动,而对心脏、瞳孔以及涎腺的影响较小,故很少出现类似阿托品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、扩瞳、抑制唾液分泌等不良反应。
药动学:
本药口服吸收差,肌注或静注后吸收迅速。静注后2~4min、皮下或肌内注射后8~10min、口服后20~30min起效,药效维持时间约2~6h。有肠肝循环,不易透过血-脑脊液屏障。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,主要随粪便排泄,小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。
适应证:
1.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、胆绞痛、肾绞痛或胃肠道蠕动亢进等。也可用于子宫痉挛。2.用于胃、十二指肠、结肠的纤维内镜检查的术前准备,以减少肠道蠕动。3.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,以抑制术前或术中的肠道蠕动。4.用于胃、十二指肠、结肠的气钡低张造影或腹部CT扫描,以减少或抑制肠道蠕动。
禁忌证:
1.严重心脏病。2.器质性幽门狭窄。3.
麻痹性肠梗阻。4.青光眼。5.前列腺肥大(甚至尿潴留)。6.不宜用于因胃张力低下和胃运动障碍(胃轻瘫)及胃-食管反流所引起的上
腹痛、烧心等症状。
注意事项:
1.慎用:(1)婴幼儿。(2)低血压患者。2.本药与碱性药液为配伍禁忌。3.静注时速度不宜过快。
不良反应:
本药的不良反应大多与其抗胆碱特性有关,可出现口渴、视力调节障碍、嗜睡、心悸、面部潮红、恶心、呕吐、眩晕、头痛等反应。本药还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(LES)压力,故可助长胃-食管反流。也有出现过敏反应者。大剂量时,易出现排尿困难,甚至有报道出现精神失常。
用法用量:
1.口服给药:(1)片剂、胶囊:每次10~20mg,每天3~5次,应整片或整粒吞服。(2)口服溶液剂:每次10mg,每天3~5次。2.肌内注射:每次20~40mg,或每次用20mg间隔20~30min后再用20mg。急性绞痛发作时给予每次20mg,每天数次。3.静脉滴注:将本药溶于5%
葡萄糖注射剂或0.9%
氯化钠注射剂中静脉滴注,每次20~40mg,或每次用20mg间隔20~30min后再用20mg。急性绞痛发作时给予每次20mg,每天数次。
药物相应作用:
1.注射给药时,三环类抗抑郁药、
奎尼丁及金刚烷胺可增强本药的抗胆碱作用。2.本药不能与促动力药如
多潘立酮、甲氧氯普胺、
西沙必利等同用,因可相互拮抗。
专家点评:
本品为外周抗胆碱药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蠕动亢进或痉挛、胆绞痛、肾绞痛等,其特点是解痉作用较阿托品、山莨菪碱为强、起效快、不良反应小。